
刘祎家
- 助理教授(长聘体系)
- 教师英文名称: Yijia Liu
- 教师拼音名称: liuyijia
- 学历: 博士研究生毕业
- 学位: 文学博士学位
- 毕业院校: 北京大学
- 学科:中国现当代文学
开通时间:..
最后更新时间:..
学术论文:
1.《胡风、路翎与“民族形式”——兼及一种别样的“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”的文学和理论形态》,《文学评论》2024年第1期
2.《革命与冗余——试论路翎短篇小说集〈求爱〉〈平原〉及其文学调整》,《现代中文学刊》2024年第3期
3.《主体的辨识:路翎〈求爱〉再解读》,《文艺争鸣》2022年第7期
4.《危机时刻的“世纪”之思——再论林庚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与实践》,《文学评论》2021年第6期
5.《“留声机器”的“奥伏赫变”——再论郭沫若的“革命文学”论争话语(1926—1928)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20年第8期
6.《“魇”的“错综”——沈从文〈七色魇〉中的形式与政治》,《中国文学研究》2021年第4期
7.《“我们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”:马雁后期诗歌中的时间体验(2005-2010)》,《上海文化》2024年第3期
8.《我的阅读史,兼及一段“早期风格”到“晚期风格”的问题史叙述》,《新诗评论》2020年,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
9.《“元诗”之“元”:新的视景还是旧的格套?》,《新诗评论》2019年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
10.《“现实主义”与“当代诗”的再出发》,《诗刊》2022年1月号下半月刊
11.《作为判断力的“自然主义”——金宇澄的〈繁花〉与张忌的〈南货店〉》,《文学》(第二十辑),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版
12.《“新文化史”的方法、书写策略及其限度——论达恩顿〈屠猫狂欢〉》,《写作》2020年第3期
13.《列维纳斯伦理学中的“上帝”概念——以与马丁·布伯的话语交锋为中心》,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2017年第1期
14.《“替代”:列维纳斯伦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》,《文艺评论》2016年第12期
15.《魏晋士风与困难的自由——以〈世说新语〉为例》,《枫林学苑》2014年第3期
评论及报刊文章:
1.《从“文学青年”到“文学青椒”》,《文学报》2025年7月26日
2.《卡瓦菲斯的教益》,《文艺报》2023年9月4日
3.《“故事”“小说”与“抒情”的辩证——读肖水的〈两日晴,郁达夫〉》,《文艺报》2023年8月7日
4.《“小说诗”的抒情构造》,《诗刊》2023年第7期
5.《上海的辨识》,《茅盾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:〈茅盾研究〉第19辑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
6.《与世界交谈的音响》,《北京晚报》2021年4月23日
7.《马雁:“卑微的造物有力量”》,《理想的异乡》(白鲸丛刊第1期),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版
8.《时代的抒情歌音——读徐钺近作》,《江南诗》2018年第1期
9.《“世界/工厂”:行动剧场的身体演练》(合著),《艺术世界》2017年第9期
10.《“图像的命运”:解放政治的新图景》,《艺术世界》2014年第10期